【资料图】
一件旧物承载一份记忆,一段岁月凝聚一份情感。在姑苏区里河新村一处看似不起眼的民房里,隐藏着一间“民间博物馆”,这里收藏着近千件从四处淘来的“老物件”,承载着很多人的岁月痕迹。今天,这间“博物馆”正式对新村里的居民开放,孩子们跟着老苏州,倾听旧时的故事,传承老一辈的情感。
上午,记者跟着孩子们走进“博物馆”。木犁、铁犁、石磙、油磨等大件生产工具沿墙边一字排开,老木箱子被叠放在大木桌的下方,还有各式各样的搪瓷杯、照相机、录音机、电视机等小型生活工具,被摆放在一个个陈列柜里。其中有几座苏州三五牌的台钟,至今依然行走中。
展馆的最里屋还有两个小隔间,一间是三面墙贴满了全国各地的景点门票,放眼望去中国大好河山的缩影映入眼帘,墙边还有一排矮矮的玻璃展柜,里面排满了各地酒店的火柴。还有一间放满了陈酒的柜子,方亚靖介绍每一瓶酒都有一个故事,有些是参加亲人婚礼时喝的酒,也有重大节庆时朋友赠送的酒,还有因为自己喜欢这个酒瓶而买来的酒……
在一个橱柜旁边立着三辆凤凰牌自行车,小朋友们好奇地问:“这什么车子,怎么会长这个样子?”“难怪他们不认识,这个老自行车的大横梁与他们现有的小自行车完全不一样。”旁边的老党员赵文霞说,这个自行车在几十年前很稀奇的,一般家庭都买不起的。小朋友学骑车就是用这种自行车,人还没有车高,小脚弯在下面骑,还骑得挺好呢!
小朋友们都被惊呆啦!对馆里的老物件充满了好奇。老党员方亚靖作为“博物馆”的主理人,他每天都要来打理这些老物件,钟表发条经常给它上上劲。方亚靖热情接待了“博物馆”的“第一批游客”,跟孩子们解说这些老物件的用途,描述当年的生活是什么模样。上了年纪的老党员看到这琳琅满目的藏品,感叹不已,仿佛置身于那些逝去的年代。
王金根是里河新村的一位老党员,也是这间“博物馆”的主人,他告诉记者,由于自己比较恋旧,看见一些老物件被扔掉觉得很可惜,就都捡回来放在仓库里。10多年的时间里,仓库被他改造成了“博物馆”。“这里面多数‘老物件’都是从全国各地的拆迁户那里收集的,还有一些旧货市场淘来的。”王金根指着一个红木大床介绍说,这是社区书记捐给他的物品,“这是我太奶奶的大床,自己小时候还睡过。后来家里拆迁了,没有舍得丢,正好给它们找到了一个‘好人家’。”里河社区党委书记胡晨说,正是这些老物件承载着很多人的美好记忆,他便想着举办“博物馆开放日”活动,让这些“老物件”跟小区居民见个面。“让更多的人能阅览、了解那过去的岁月,希望给后人留下一些念想。”(苏报融媒记者 严松 通讯员 邓宁/文/摄)
关键词: